1、浮漂只是轻微地晃动,既不升也不沉。
2、浮漂少许上升或下降,幅度很小,而后便停止不动。
3、浮漂上下轻微跳动,幅度很小。
4、浮漂动了一下便停止。
第一和第二种情况,是鱼儿进入窝点,带动水流冲击饵钩或用身体碰饵所致,并未吞饵;第三种情况是鱼儿在拱饵或啄饵,尚未吞饵在口;第四种情况说明鱼儿游动翘尾碰线,并未吃饵。
以上各例只是一些常见的漂体变化形态,实际垂钓当中,浮漂的变化形态要比这复杂得多。究其原因,除了鱼儿吃饵动作这一主要因素外,还有诸多相关因素牵连着。例如水的深浅、脑线长短、水底地形、钓饵种类、漂坠、匹配、鱼的大小和种类以及气象与气候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漂态产生影响。因此在根据浮漂形态判定提竿时机的同时,还须把上述相关因素容纳进来,进行综合分享,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比如对小送漂这种漂态,应及时提竿,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浅水垂钓与深水垂钓,钓荤饵与钓素饵,在提竿时机的掌握上都应有所不同。浅水垂钓,因为水线短,漂反应灵活,鱼吞钩尚未牢,漂已送上来了,故提竿宜迟不宜早,提早了容易跑鱼。深水垂钓正相反,因水线长,漂的反应较迟,故提竿宜早不宜迟。素饵装钩,进了鱼口马上破碎,鱼感觉不对劲会立刻吐出,这个过程很短,只有几秒钟,提竿稍有迟误,鱼便吐钩而逃,所以素饵钓提竿宜早;如是荤饵情况则不同。以蚯蚓为例,鱼要分几次才能吞入口内,吞进口嚼破了才能感到有异物,这段时间稍长些,当漂上升20—30毫米时,提竿也不迟。如果提早了,鱼儿吃钩尚未稳,反而容易跑鱼。
当然这都是一般而言,并非绝对。垂钓当中,情况错综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同时相互影响,情况多变,全靠钓者潜心观察,随机应变,切不可千篇一律。
还有个提竿姿势问题,手竿垂钓正确的提竿姿势应当是 “压肘抬腕”或者叫做“一顿二提”,先将鱼竿旋转180度,双脚叉开站稳,身体直立或稍向后倾斜,手握竿柄,手腕向上一 翘,同时肘部往下一顿;或者是腕力向下一顿旋即上翘半个拳头的距离。这样“一抬”或者“一顿一提”,就将鱼钩深深刺进鱼唇上颚。这个过程是靠手腕的顿提力,而不是手臂的机械上扬。鱼儿被钩住以后如是小鱼,可直接提出水面,如个体较大就要经过一番牵遛。待其疲乏后,再拉到岸边抄捞。
本文地址:https://www.yujuceping.com/article/20190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