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钓鱼爱好者一般都听说过冬腥、夏臭、秋清香的谚语。说的就是根据不同的时节饵料的变化。这也是不同时间鱼儿在饵料胃口上变化结果。但是在这句谚语中,秋清香应用的更广些。这个是有很多因素决定。今天我们就谈谈秋天水库作钓中饵料变化的一些技巧。
“冬腥夏臭秋清香”的道理在于:冬天气温和水温都很低,大部分鱼儿都已进入基本停食的半冬眠状态,只有鲫鱼、鲤鱼等少数耐低温的品种还少量摄食,而喜腥是他们的共性,因而“冬腥”有理;到了夏天不仅鲤鱼大量摄食,鳙鱼、鲶鱼等只有高温季节才好钓的喜臭鱼种,都要大量摄食生长,加上夏天高温使水底产生腐臭饵食,使部分鱼种因饿迫食,所以“夏臭”有据;在“秋清香”中根据你所钓的对象鱼有针对性的加入一些其天生习性的偏爱气味,或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千万不要忽略了各种鱼儿还有它们各自与生俱来的习性,如:鲫鱼喜食香、甜、腥;鲤鱼喜食腥、微甜、微臭、微香的混合气味;草鱼喜食微酸和酵香味;白鲢喜酸甜香;花鲢喜腥臭;青鱼喜浓腥等等,这些与生俱来的习性是不会轻易改变了的。不同的水域环境会适合生长繁衍不同的鱼种,但只要是同一种鱼,它们与生俱来的习性都是大同小异的,之所以有部分钓友经常会说到“地域之别”、“水域之别”,那是发现了某一水域中某种鱼的个性而已,一旦你掌握了它们的共性,地域差别之说也就无足轻重了。除了各地水域鱼情略有不同,并没有相同鱼种摄食习性的差异。大家无论是在什么季节或何处水域钓鱼,都要在注意季节变化和环境差别的同时不要忘记了鱼儿与生俱来的摄食习性,这一点是最最重要的。
窝饵的用量
说到窝饵的用量,很多人就会立刻想到秋天钓鱼要打大窝。其实这个“大”无非是根据钓法不同和所钓时间的长短较之冬春低温季节有所增加而已,并非是窝饵用量越多越好。用量太少气味扩散范围小,达不到大范围诱鱼目的,而且持续时间短留不住鱼。但窝饵用量过大,一次就是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窝料打进去,就会出现只见窝中冒泡和小鱼乱窜,就是不见大鱼吞饵咬钩,少则数小时多则数日,浮漂就如定海神针,水底的窝饵平铺了一层,鱼儿哪还有闲暇光顾鱼钩上小小的钓饵。秋天钓鱼窝饵的用量到底多少为宜,主要决定因素有五个:一是钓法;二是水域大小;三是鱼情;四是计划连续钓鱼时间的长短;五是针对的对象鱼。一般来说,根据水域大小不同,手竿钓鲫鱼,首次窝饵用量1-3两为宜,悬坠拉钓,只要不间断就不用补窝,若野钓时间较长,中途停钓休息后就要适量补窝。若用蚯蚓做钓饵,要视鱼情3-5小时补窝一次,补窝一次用量不超过2两。
手竿钓鲤、草、鲢、鳙、青等大、中型鱼类,首次打窝用量一般在1-2公斤,窝饵中实饵与虚饵的比例应为4:6,根据鱼情不同,可在6-10小时补一次窝,补窝一次用量在0.5-1公斤左右,补窝时要尽量避免响声并避开鱼的摄食高峰时间段。用抛竿(以三把抛竿为例)在水库钓鱼大中型鱼类,首次窝饵用量5-10公斤,其中实饵与虚饵的比例应为3:7,若使用爆炸钩糟食钓法,定时换饵即可,无需补窝;若采用串钩钓法,要视鱼情每间隔1-2日补窝一次。补窝一次用量5公斤左右即可,补窝时间同样要选择避开鱼的摄食高峰时间段。或者采取抛竿打窝器持续分散补窝法,一日补窝量不超过2公斤。若采用单根抛竿加漂钓法,窝饵用量略大于手竿钓法即可。
窝饵与钓饵的相对位置
窝饵与钓饵在水底的相对位置是钓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却往往被很多钓友忽略。同样的饵料和钓法,但窝饵和钓饵在水底的相对位置不同,可使钓获量相差数倍。手竿钓鲫鱼因窝饵的用量很小,窝饵应打在漂的正下方,这一点绝大多数钓友都已经做到。但手竿近岸钓鲤鱼、草鱼、青鱼等,窝饵决不能打在漂的正下方,因窝饵的用量较大,若打在漂的正下方,窝饵落底后会自然散开在钓饵的周围,钓饵处在窝饵的中心部位,诱来的鱼会首先在窝子周边,主要是前方吸食零散的窝饵,渐食渐进,至少要等到几乎将窝饵吸食过半时才会到达钓饵的位置,造成了打窝之后迟迟不上鱼。
因此,窝饵一定要打在立漂点的后方或者右后方,一般来说,诱来之鱼大部分都是从窝子的前方或左侧进窝,因此要使饵钩落入水底的位置能恰好在底窝的前沿或左前方的边沿处上鱼率最高。用手抛投窝饵时,窝饵落在水面的正确位置应该是在漂的近岸一侧,与漂之间的距离至少在50厘米到一米远。钓友们在今后的钓鱼中多试几次自有体会。若使用抛竿远投钓,窝子要散开一定的面积,使用竿数以3-4把为宜,饵钩最好能落在窝区的两侧,切忌把饵钩抛在窝子中间,一是上鱼慢甚至长时间不上鱼,二是即便是偶尔上了一条鱼就会炸窝,使窝中的鱼全部受惊逃离,又要重新等待发窝,丧失了连续上鱼的好机会。
以上是秋天水库钓鱼过程中饵料和窝料一些变化技巧,喜欢秋天奋战在水库的钓友可以关注下这些技巧,相信对你们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地址:https://www.yujuceping.com/article/201910/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