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刺鳅(学名:Sinobdella sinensis)它属于刺鳅科鱼类,也有人称之刀鳅,是刺鳅属中仅存的一个物种了,大部分聚集在中国和越南的亚热带地区。
中文学名中华刺鳅汉语拼音
zhōnghuájíqiū
分布区域
南北流域食性
肉食性繁殖期7月
活动水层
水域表层
适钓温度24℃~28℃别称猪母锯、 带刀鱼、 中华棘鳅
外形特征
身体略侧扁,极延长似鳗鱼状。头小而往吻端略呈尖三角状。吻稍长,口中大,末端可达眼睛直前,上唇延长而略往下垂。背鳍前部之硬棘部起于胸鳍后缘直上方,各棘均短而分离。背鳍、臀鳍与尾鳍完全相连而不可分;无腹鳍,胸鳍略小。身体被有极细小之鳞片;体侧约有40个宽而略相连的宽横带,横带中央部为较深褐色之横纹,横带与横带之间为淡白色之极窄间隔。体背部和背鳍软条基部为略规则之六角龟纹,背鳍软条部上半部和尾鳍均满布白色圆形斑。
生活习性
淡水 底中水层性. 亚热带的
纯淡水
本种原系台北、桃园台地各沟渠、池沼间尚称普遍的小鱼,但是近年来已极罕见,恐怕已濒临绝种或已自大部份地区绝迹了。
分布范围
棘鳅中国南北流域,分布广泛,又称为刀鳅,贪吃,钓鱼时极易上钩。本种原系台北、是各地各沟渠、池沼间非常普遍的小鱼。
钓中华棘鳅的方法和技巧
①钓饵的选择:常用蚯蚓钓鱼。蚯蚓的选择以大为好,接近筷子大小为适宜。大的蚯蚓可以防止其他的小鱼闹钩。长度,以串号钩后蚯蚓出钩尖一厘米为宜。切忌太长,因为棘鳅嘴尖,且较小,太长难于咬住钩。
②钓点的选择:靠近溪岸,水有回流的地点为上佳地点。
③其他补充:宜用沉底钓,让浮标直立;一年四季,刮风下雨,天气闷热,或者太阳猛烈,抑或是月白风清,此鱼都有出来觅食,皆可以钓鱼;肉质接近鲇鱼,黄鳝等;烹饪之法也跟鲇鱼,黄鳝,唐虱等接近。
蚯蚓钓饵的方法
用蚯蚓做钓饵,蚯蚓穿钩的方法有几种下面给介绍下:
(1)用米粒大的一小段红蚯蚓。这样做,一是因蚯蚓小,鱼一吃就容易中钩;二是节省时间;三是省料,一条蚯蚓可用数次。
(2) 穿一条蚯蚓。穿一条蚯蚓也有两种穿钩法。 一是从蚯蚓的头部穿钩,将蚯蚓全部穿入钩中,蚯蚓的尾部留一小段,其目的是使其蠕动;另一种穿钩法是钩尖从蚯蚓的头部下面半厘米处穿入,然后将蚯蚓绕钩两 圈,再穿入钩中,穿钩法的好处是钩上的蚯蚓显得丰满,目标大,肉厚,鱼喜欢咬钩。
(3)穿多条蚯蚓。此法可穿2—3条蚯蚓,当然不一定全用整条蚯蚓。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蚯蚓多,同时蠕动,增加诱鱼效果。
(4) 龙吸珠。所谓“龙吸珠”钓饵,就是钩上先挂蚯蚓,然后再钩尖上挂一小面团,因为蚯蚓又叫地龙,面团又像圆珠,所以钓鱼人把这种装饵方法叫做“龙吸珠”。装 钩时应注意,用整条蚯蚓把钩装满,钩尖部留出一段也可。面团可用成品饵料加些面粉,质量要精一些,团粒不需太大,黄豆、绿豆大的团粒均可。还可以用泡沫塑 料粒代替面团。泡沫塑料粒易得,从电器包装填充板取一些,然后用曲酒或加入香料水中浸泡,其目的是增加泡沫塑料粒的气味。用泡沫塑料粒有三大优点:一是取 材方便;二是颜色鲜亮,易被鱼发现;三是耐用,不怕小鱼打搅。钩尖除了挂面团、泡沫塑料粒外,还可以在钓鱼场就近取材,用一些玉米粒、花蕾、桑葚等鲜嫩植 物挂钩。用此法钓草鱼、鲤鱼效果很好。
(5) 肉馅饵。所谓肉馅饵,就是在鱼穿好蚯蚓,在蚯蚓外面再蘸上干粉,如豆粉、混合粉。这些粉应该有浓郁的香味,以炒熟的芝麻粉加豆粉或奶粉为最好。将穿了蚯蚓 的钩放入水中蘸水,再蘸粉,就这样反复了几次,直到钩上成团粒状。其优点是:粉入水后很有一部分散落到水中,雾化的粉漂散开,其香味很容易诱鱼。
(6)鸳鸯饵。所谓鸳鸯饵,就是既有蚯蚓饵,又有面团饵,一个钩上有两种饵,或者钩尖上是面团饵,钩柄上是蚯蚓饵,或钩尖上是蚯蚓饵,钩柄上是面团饵。若是双钩钓鱼,一只钩为面团饵, 另一只钩为蚯蚓饵,其目的是观察水中的鱼喜食什么饵料,如只吃蚯蚓,那么下次就只挂蚯蚓饵,反之则只挂面团饵。
本文地址:https://www.yujuceping.com/article/201908/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