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湖库当中钓鲤鱼讲究很多的,很多的钓友觉得,为什么感觉鱼咬钩一阵一阵的?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话,说明你的钓点有可能恰好选在鲤鱼的洄游通道上了。也有别的钓友会问:那我卡着鱼道钓鱼,为什么鱼获时多时少?有时候甚至没有收获?”
那么这个就是大家都常遇到的问题了,其实只有少数的钓友知道解鱼的洄游是怎么一回事。
俗话说:“兽有兽径,鱼有鱼道。”哪怕是天高任飞的鸟都有其固定的飞行路线,这涉及到动物的一种节律习性。鱼的迁徙行为我们俗称其为“洄游”,洄游是鱼类的一种集群性、定向性和周期性的迁徙行为,是鱼类从一个生活基点到另一个生活基点的过程,是鱼类在寻找它们在某一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特定环境的一种行为,也称“习性”。鱼类的洄游在生物学科的分类上细分为三大类,即:越冬洄游、生殖洄游和索饵洄游,这是鱼类洄游通常的三种概念。鱼类的洄游分长距离和短距离洄游,长途迁徙的鱼类以鲑鱼为代表,一次洄游可长达数百乃至数千米。短距离洄游的鱼类,譬如湖库中的鲤鱼,就颇具这一习性。
先让我们来看看鲤鱼的越冬洄游。
所有的湖库都是有上下游之分的,上游水浅、下游水深,勿庸置疑,越冬洄游的鲤鱼群,在初冬来临之前就从上中游迁徙到下游的深水越冬,这是普通的常识,钓鱼人几乎都知道。但是第二年春天里,鱼在哪儿?有人会说:“当然是想湖库区的上游洄游了。”此种说法在理论上是对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13年的5月中旬,邻家的年轻人有事开车去六峰湖办事,顺便上根鲤竿。中午过后到了水库上游,午后15时打来电话说鲤鱼不咬钩,仅钓了些大白鲦,他问我:“天气这么好,为何鲤鱼不开口?”我建议他转到水库的下游去试试看,他说:“上游是浅滩,不是应该‘春钓滩’吗?”所有的钓鱼人差不多都在上游蹲着呢。我劝他左右也是玩,不如到下游去试一试,并让他回来送尾鲤鱼给我。
夜幕拉开时,年轻人回来了,提了6尾5-6斤的大湖鲤来让我挑,他一脸高兴,还连连惋惜拽断了带去的两幅主线,否则会更尽兴。随后他问我:“为什么天气这么暖和了,鲤鱼还赖在冬天的深水?”
要想解释清楚这一问题,还得由鲤鱼的越冬洄游说起,鱼类的越冬行为是什么?趋温!鱼是变温动物,鲤鱼在水底下越冬,为什么会找水下深一点的坑或石头聚集?就是水下的坑里会多几分热度,石头吸收的那点热量鲤鱼能感觉到,温度对于鲤鱼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早春,鱼的趋温是第一位的。
六峰湖所处深山区,湖水常年处在低温状态,即便是盛夏的七八月份,上游湖水的温度最高也不过22℃。5月中旬这个时节,六峰湖才开冻没几天。何况六峰面冰层开化不是自然融解的,而是季风掀起波浪,大块儿的浮冰与浮冰之间,在风力的作用下相互撞击,大块变小、小块分开融解。所以,这个时间段的六峰湖湖水上下层水体形成对流,水下的温度比寒冬都要底,鱼体温度在这时是全年最低的,哪来的力气向上游做长距离洄游?因而被逼无奈,为了调节体温,鲤鱼群就地游向越冬栖息地栖身。
五月下旬,到了鲤鱼正常开口的季节,邻家的小伙子约我一道去六峰湖钓鲤。中午出发,骑摩托车至六峰湖82千米处(水库的下游,小伙子上次钓的地方)已是午后15时了,小伙子停下车,我却站都不站。小伙子追上来问:“可以钓浅滩了吗?”我说:“还早,现在应该钓水库的中段。”可是到了库区的86水域却看不到一位钓手,小伙子有些疑惑,提出要到上游去看看,然后骑车奔上游而去。我先少量地打下了窝子,支帐篷放潮垫、挖坑埋锅,准备工作做了1个小时,挂饵下钩,1个小顿口,提竿中1尾湖鲤约1000克。等了又1个小时后,邻家小伙子回来,我大大小小已钓上8尾鲤鱼了。
本文地址:https://www.yujuceping.com/article/201907/1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