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台湾钓法”传入大陆,当时只有一种浮标——孔雀羽材质、7目软尾、身长120毫米、标脚长50毫米,钓鱼人称之为“鲫鱼标”。随着钓鱼技术的发展,以及钓具产业的崛起,不论是浮标材质或是形体,都越来越多样化。面对形形色色的浮标,都有哪些分别?本篇对四类功能浮标做了简洁明了的分享。
四大类功能浮标
流行的浮标按材质分,不外乎三种:孔雀羽、巴尔杉木和芦苇。应当说三种材质浮标各具特色,都非常好用。然而,真正决定浮标用途的还得是浮标造型。
1、战斗标:战斗标衍生于1998年钓王杯总决赛上,其外形特点是:粗短碳脚、身长100—120毫米、宽肩、硬尾(直径在0.5—0.9毫米);浮标翻身极快(不代表到位快)。当时应用此种浮标,是为了使其尽早翻身而方便观察鱼讯。后来,粗短碳脚逐渐过渡成竹脚。现在,战斗标又发展成多种形态,如长标(长度适中的硬尾、短身宽肩、长碳脚)。
代表作:99钓王纪念版、战斗。
2、通用标:通用标有巴尔杉木材质的,也有芦苇的,但更多是用孔雀羽制作的。通用标从外形来看,上下差别不大,标身一般在140—160毫米长。这类浮标既能钓浮,也能钓底;既适合竞技钓,也适合休闲钓。
代表作:湛芦二代。
3、降讯标:降讯标的特点是脚长、尾长、标身短,主要用于钓底。这类浮标翻身速度不快不慢;再加上标尾长的特点,因此在钓底的同时、在浮标缓慢下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表现出鱼吃饵的截口信号。
代表作:讯狐、佛手。
4、等分标:这类浮标的外形特点是:尾短、脚长且粗。它的浮力中心靠上,中鱼信号多表现在标肩和浮标即将要到位时。
代表作:小百灵。
硬尾标与软尾标的区别
硬尾,也称“实心尾”。对于一支高档硬尾标来说,如果标尾最大直径在1毫米、最小直径大于0.6毫米,则它肯定是整支浮标比重最大的部分,且它的比重大于水。软尾,也称“空心尾”由于软尾是中空的,所以它在水中能产生较大的浮力。
目前,有很多钓友喜欢使用硬尾标,认为它比较灵敏。假设有一条鲫鱼在水底吸食钓饵,当它牵动钓组时浮标只有1目的下沉量,但在浮标上表现出的动作却超过了1目。硬尾本身自重大,再加上标尾很细,因此本来是1目的下沉量因惯性作用加大了。当然,这种所谓的“灵敏”也是有缺点的。当鱼刮蹭到线组时,本来不应该让这种虚假信号体现出来,结果却因为硬尾标的这种特性,导致假动作幅度加大。而在所有前提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软尾标却可以将这种虚假信号过滤掉一些。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软尾标表现出的中鱼信号幅度很小,顿感却较强。所以大家喜欢在钓生口鱼时用硬尾标,而在钓滑口鱼时用软尾标。
本文地址:https://www.yujuceping.com/article/20190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