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泥鳅汉语拼音
ni qiu
分布区域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地区食性
杂食繁殖期5—6月活动水层
底层
适钓温度25—27 别称鱼鳅
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入药。
外形特征
泥鳅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高与体长之比为 1.7:8。
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亚下位,呈马蹄形。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覆盖皮膜,上侧位视觉不发达。鳃裂止于胸鳍基部。
泥鳅的须有5对,其中吻端1对,上颔1对,口角1对,下唇2对。口须最长可伸至或略超过眼后缘;但也有个别的较短,仅长达盖骨。泥鳅的这5对须,对触觉和味觉极敏锐。
泥鳅头部无鳞,体表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25一150枚。
泥鳅的体表黏液丰富。体背及体侧2/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色斑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浅黄色。栖息在不同环境中的泥鳅体色略有不同。
泥鳅背鳍无硬刺,不分支鳍条为3根,分支鳍条为8根,共11根。背鳍与腹鳍相对,但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前鳃盖骨的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距腹鳍较远,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后方,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呈圆形。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尾鳍和背鳍具有黑色小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显著的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泥鳅样子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分布范围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所有淡水区域尤其在稻田、水渠及水库数量最多
钓泥鳅的季节
夏末秋初最肥,是钓它的好季节
钓泥鳅常用钓法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 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厘米深处越冬。泥鳅杂食性,成鳅以摄食植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当河水或坑塘干涸 后,水底的淤泥已经开始龟裂,其他鱼类一般都已死亡,而泥鳅在泥中尚能存活很久。这时在龟裂的泥块上找到泥鳅的出气孔,就很容易确定泥鳅的位置从而捕捉到 它。
小 竿钓法。钓竿是从树上削下来的筷子粗细的各类枝条,长度40-50厘米,数量多少要由下钩的面积决定。钩签要细细的蔑丝做成,废弃的灯笼骨子就是最好的蔑 丝,可用剪刀把它剪成05厘米长的签段,再把两头剪成斜角,以小于45°为最佳。棉线越细越好,但要结实,长度以略短于钓竿为宜。再以活扣的方式在钓签的 中间位置和钓竿的下半节。都准备好了,即可“穿钓”,就是用拇指甲与食指配合,先把蚯蚓切成相应碎段再穿到钓钩上;穿好后,把钓竿在空中顺势轻轻一甩,几 秒钟以后,钓线就紧紧地卷在钓竿上。穿完所有的全部钓竿,就可以下钩了。泥鳅吃食时,斧头往下沉,此时应提竿,提竿动作宜轻。
篮子钓法。用一只篮子,其内放骨头,覆盖上一层淤泥,将篮子放入有泥鳅的水底,一般前一天晚上放蓝,第二天早上收篮,每次可同时放几个篮子。
竹 笼钓法。竹蔑编程圆筒状,筒口为碗口大小,筒尾逐渐收紧,筒长0.66米,另编一个倒须,放入筒口,使用时,筒口和倒须都要栓牢,泥鳅可从筒口钻进。一般 前一天晚上放筒,第二天早上收笼。下笼前,先将筒口倒须打开,逐个放入饵料如骨头等,然后将倒须捆牢,把备好的竹笼一个个放在有泥鳅的水田背坎,或者犁田 后形成的沟里。次日收笼时笼里便会有许多的泥鳅。此外,涨水季节可用竹篾编制一个大兜,放在田缺出水处,泥鳅克顺水流入兜中。
钓泥鳅饵料配方
钓饵。最好的钓饵就是蚯蚓。松软的泥土则是蚯蚓最多的地方。选择蚯蚓很有讲究,那种粗大而腥臊味很浓的,只能作为钓黄鳝的诱饵。钓泥鳅则要选择细细的、腥臊味不是太浓的那种,俗称“甜蚯蚓”。要把找到的蚯蚓放到瓶罐里,最好还要带些原地的湿土。
钓泥鳅技巧
钓竿要越软越好,可以选用当年生的细竹枝条,现在也有成品的小钓竿用
钓泥鳅注意事项
(1)钓泥鳅,钓饵要新鲜,大小要合适。钓饵若不新鲜或饵食过大,它会衔衔吐吐,不正经吞食。因此,勤换新饵非常必要。
(2)泥鳅体滑,手攥不住。摘钩时,可垫块干布捏住或把钓到的鱼放在干土地上滚一滚再拿。泥鳅吞钩过深时,须使用摘钩器摘钩。
(3)选钓点时,不能忽视田里的小水坑。水田灌水时,泥鲷丨顷流而上。有些不显眼的小水坑,垂钓起来,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4)泥鳅对水域环境的变化虽然忍受力强,但天气闷热,或水底腐殖质等物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它会频频跃出水面,用口直接吸取空气。表面看来它很活跃,实则是因水中严重缺氧。此时下钩,很难钓获。
钓泥鳅常见问题
阴雨和湿闷的天气或傍晚时分,泥鳅会在水域中不断上下翻滚,并持续很长时间。泥鳅为杂食性底栖鱼类,有夜晚觅食的特点,但也不排除白昼的频频咬钩。泥鳅的活动受气压影响,在大多数中下层鱼类厌食的时候,泥鳅会由软泥中钻出频繁摄食。即使在气压低到水中缺氧,一些鱼开始浮头的时候,泥鳅仍然摄食。
本文地址:https://www.yujuceping.com/article/201905/293.html